站点首页 一中之家 学校介绍 学子风采 师生作品 印像一中 基层党建 校报文摘 爱读书 家长频道 学生频道 百度
校内新闻 文明校园 校务公开 教研课改 德育教育 科技创新 竞赛之窗 廉洁从教 荣誉墙 校友登陆 诗词曲文
一中频道 直播点播 阳光平台 高考之家 智慧校园 政策普法 疫情监测 教师办公 国家智教平台

学生人脸信息在线录入
首页>>感受书香 唐诗 宋词 元曲 歌赋 美文 对联 故事 格言 常识 评论 今日关注 作者列表

宋词列表
排序方式>>国别朝代 作者 作品名 更新时间
宋朝·岳飞·满江红(遥望中原)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6:10 次数:10016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蹄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

宋朝·吴文英·望江南/忆江南(三月暮)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6:09 次数:3074

三月暮,花落更情浓。人去秋千闲挂月,马停杨柳倦嘶风。堤畔画船空。恹恹醉,长日小帘栊。宿燕夜归银烛外,啼莺声在绿阴中。无处觅残红。①恹恹:形容精神恍惚困倦。 ②帘栊:挂有珠帘的窗户。【评解】 暮春三月,春光将尽,所见者惟秋千空挂,倦马嘶风,画舟空泊,人情困慵,宿燕夜归,莺啭绿阴。词以叹息残红难觅作

宋朝·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6:07 次数:5496

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都道晚凉天气好,有明月,怕登楼。年事梦中休,花空烟水流。燕辞归,客尚淹留。垂柳不萦裙带住,漫长是、系行舟。①心上秋:合起来成一“愁”字。两句点明“愁”字来自惜别伤离。 ②飕飕:风雨声。这句是说即使不下雨,芭蕉仍然发出飕飕的秋声。 ③年事:往事。这两句是

宋朝·吕本中·踏莎行(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6:05 次数:2923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恼人风味阿谁知?请君问取南楼月。记得去年,探梅时节。老来旧事无人说。为谁醉倒为谁醒?到今犹恨轻离别。吕本中这首《踏莎行》见雪兴怀,睹梅生情,登楼抒感,对月寄慨,把离别恨委婉道出,有着一种朦胧美。这种朦胧美不同于明快之美,但也不是晦涩。如果一首词让人感到不知所云

元朝·马致远·清江引(林泉隐居谁到此)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6:03 次数:4529

林泉隐居谁到此,有客清风至。会作山中相,不管人间事。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五代·李存勖·一叶落(一叶落)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22 次数:2427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此调又名《如梦令》。 ①一曲舞鸾歌凤:一本作“一曲清歌舞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评解】那次宴会中“舞鸾歌凤”的欢乐和别“伊”时“和泪相送”的情景,依然如在眼前。回忆起来,真是“如梦”一般。 眼前

隋唐·李存朂·忆仙姿(曾宴桃源深洞)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18 次数:3571

曾宴桃源深洞,一曲舞鸾歌凤。长记别伊时,和泪出门相送。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此调又名《如梦令》。①一曲舞鸾歌凤:一本作“一曲清歌舞凤”。鸾凤:鸾鸟和凤凰,古代传说中吉祥美丽的鸟。

宋朝·李祁·点绛唇(楼下清歌)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17 次数:2893

楼下清歌,水流歌断春风暮。梦云烟树。依约江南路。碧水黄沙,梦到寻梅处。花无数。问花无语。明月随人去。这首词明写春景,暗抒离情。上片写眼前景色。水流歌断,春风又暮,从而引起往事的怀念。下片写梦境。碧水黄沙,梅花无数,而月随人去,花自无语。全词抒情委婉,含蓄蕴藉,幽美清雅,饶有韵致。【集评】薛砺若《宋词

宋朝·寇准·踏莎行(春色将阑)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15 次数:3488

春色将阑,莺声渐老。红英落尽春梅小。画堂人静雨蒙蒙,屏山半掩余香袅。密约沉沉,离情杳杳。菱花尘满慵将照。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阑:残,尽。红英:红花。屏山:屏风。杳杳:深远无边际。菱花:镜子。销魂:形容极度伤心。【评解】这首词即景写闺情,上片描绘暮春季节,微雨濛濛,寂寥无人的景象。下片

宋朝·李清照·蝶恋花-离情(暖日晴风初破冻)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13 次数:2825

暖日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翦灯花弄。这是一首思妇之词,也是易安词中的另类,有较变的闺阁之气,为宋闺秀词之冠。这首词的母题是婉约词家常用的良辰美景和离怀别苦,然而经过作者的一番浓缩醇化,却酿出了

宋朝·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楼上)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09 次数:5080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br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这是蒋捷自己一生的真实写照。词人曾为进士,过了几年官宦生涯。但宋朝很快就灭亡。他的一生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三个时期,三种心境,读来也使人凄然。这首词作

隋唐·李白·秋风词(秋风清,秋月明)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2:02 次数:1661

秋风清,秋月明, 秋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br />相亲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br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br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br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隋唐·李德润·南乡子(携笼去)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1:55 次数:2507

携笼去,采菱归,碧波风起雨霏霏。趁岸小船齐棹急,罗衣湿,出向桄榔树下立。

隋唐·李白·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1:53 次数:4362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玉阶空竚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晚短亭。①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品评】宋初《尊前集》及稍后的文学《湘山野录》、杨绘《时贤本事曲子集》,都载有传为

隋唐·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1:51 次数:6048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img src=t/李白-清平调.云想衣裳.jpg>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作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

隋唐·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1:50 次数:6801

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①真珠:即珠帘。 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 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外诗人用以象征愁心。 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

隋唐·李璟·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8:01:47 次数:4205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无限恨,倚阑干。①菡萏:荷花的别名。 ②韶光:美好的时光。 ③梦回:梦醒。 鸡塞:即鸡鹿塞,汉时边塞名,故址在今内蒙古。这里泛指边塞。 ④吹彻:吹到最后一曲。彻,大曲中的最后一遍。【评解】 这首词,写

宋朝·苏轼·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55:03 次数:6410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扰,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这首《采桑子》是苏轼的即兴之作,虽不尽完美,却显示了他的素养与才华。宋神宗熙宁七年甲寅仲冬,即1074 年冬 ,东坡调任密州知州,途经润州即现在江苏镇江市 ,与孙巨源 、王正仲在甘露寺多景楼集

宋朝·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54:05 次数:16713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是元丰五年(1082)十二月苏轼初贬黄州寓居定慧院时所作。词中借月夜孤鸿这一形象托物寓怀,表达了词人孤高自许、蔑视流俗的心境。上阕前两句营造了一个夜深人静、月挂疏桐的孤寂氛围 ,为幽人、

宋朝·李清照·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43:10 次数:4414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img src=t/李清照-浣溪沙.jpg>

宋朝·刘一止·喜迁莺-晓行(晓光催角)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12 次数:4360

晓光催角。听宿鸟未惊,邻鸡先觉。迤逦烟村,马嘶人起,残月尚穿林薄。泪痕带霜微凝,酒力冲寒犹弱。叹倦客、悄不禁,重染风尘京洛。追念,人别後,心事万重,难觅孤鸿托。翠幌娇深,曲屏香暖,争念岁寒飘泊。怨月恨花烦恼,不是不曾经著。这情味,望一成消减,新来还恶。此词是作者在冬日一个拂晓上路时怀念他的妻子而

宋朝·辛弃疾·满江红(敲碎离愁,纱窗外)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10 次数:4422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人去后,吹箫声断,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把一纸寄来书,从头读。相思字,空盈幅,相思章,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栏干曲。过首词从语气看象是出于女性所作,很有可能是作者设想中情人对自己的怀念

宋朝·晏几道·阮郎归(天边金掌露成霜)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08 次数:3216

天边金掌露成霜,云随雁字长。绿杯红袖称重阳,人情似故乡。兰佩紫,菊簪黄,殷勤理旧狂。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此词写于汴京,是重阳佳节宴饮之作。词中感喟身世 ,自抒怀抱,虽写抑郁之情,但并无绝望之意。全词写情波澜起伏,步步深化,由空灵而入厚重,音节从和婉到悠扬,适应感情的变化,整着词的意境是悲

宋朝·李清照·点绛唇(寂寞深闺)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05 次数:4140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倚遍阑干,衹[1]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2],望断归来路。<img src=t/李清照-点绛唇.jpg>[1]衹(zhǐ):只,仅仅。 [2]芳草:芳香的青草。这是一首借伤春写离恨的闺怨词。全词情词并胜,神韵悠然,层层深入揭示了抒情女主人公心

宋朝·叶梦得·水调歌头(秋色渐将晚)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02 次数:5691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靖康之难前,叶梦得几次因获罪于宦官而落职闲居。在其晚年,他退居于风景

宋朝·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9:00 次数:7138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②层楼:高楼。【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宋朝·晏殊·清平乐(金风细细)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8:58 次数:5051

金风细细,叶叶梧桐坠。绿酒初尝人易醉,一枕小窗浓睡。紫薇朱槿花残,斜阳却照阑干。双燕欲归时节,银屏昨夜微寒。①金风:秋风。 ②绿酒:美酒。 ③紫薇朱槿:两种花卉。花色艳丽。金风梧桐,小窗人醉,斜阳残花,双燕欲归。这首小词通过对秋景的着意描绘,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清寂之思。 犹如微风之拂轻尘,晓荷之

五代·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8:55 次数:2110

一重山,两重山。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 <br />菊花开,菊花残。塞雁高飞人未还,一帘风月闲。【译文】 <br />一重又一重,重重叠叠的山啊。山是那么远,天是那么高,烟云水气又冷又寒,可我的思念像火焰般的枫叶那样。 <br />菊花开了又落了,日子一天天过去。塞北的大雁在高空振翅南飞,思念

宋朝·柳永·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8:53 次数:5007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这首小词以深秋的长安为背景,触目伤怀,抒发了词人“秋士易感”的失志之悲和离愁别恨。全词不事雕琢,采用白描手法,营造出一种低沉萧瑟而又冲淡清丽的意境。开端的“长安古道马迟迟”一句

宋朝·柳永·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最后阅读时间:2023/9/23 7:28:39 次数:6638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在长安东灞桥这一传统离别场所与友人别时的离愁别恨和怀古伤今之情。全词通过描写富有寓意和韵味的景物来表达悲愁与离愁、羁旅与感昔的双重惆怅,使人触景生情,见微知著。

/17页 下一页 [1] [2] [3] [4] [5] …[17]

资源素材  第一课件站 Office+ 橡皮网 金太阳 中学学科网 中华资源库 微课中国 贝壳网 稻壳网 Bilibili 中华经典资源库
电子事务  A+云阅卷 A+教育 智学网 7天网络 睿芽 一师一优课 秀米 湖南志愿服务网 第二课堂
学习培训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慕课中国 网易公开课 教育报 湖南公共教育网 湖南事业人员培训平台 教师发展网 湘培网 学习强国
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赛 中国发明网 中国科普网 数字科技馆 青创平台 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科技馆 湖南科技馆 邵阳市科协
教育政务  教育部 湖南教育厅 湖南政务服务 湖南教育督导 中央电教馆 教育云 湖南智慧教育 邵阳教育局
信息管理  全国学籍 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资格网 义务教育监测 中国教育考试网 阳光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办公室电话0739-5430767
湘教QS7_201407_002001 湘ICP备14012659号-1 公安部备案号:4305000100039
制作维护:阿美老师(Kymay Chan)
Copyright 20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