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一中之家 学校介绍 学子风采 师生作品 印像一中 基层党建 校报文摘 爱读书 家长频道 学生频道 百度
校内新闻 文明校园 校务公开 教研课改 德育教育 科技创新 竞赛之窗 廉洁从教 荣誉墙 校友登陆 诗词曲文
一中频道 直播点播 阳光平台 高考之家 智慧校园 政策普法 教师办公 语言文字工作 国家智教平台
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360安全软件下载
首页>>感受书香 唐诗 宋词 元曲 歌赋 美文 对联 故事 格言 常识 评论 今日关注 作者列表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宪丧师 城永乐徐禧陷殁 2920次
却说蔡确想就一法,便笑语王珪道:“公恐司马光入用,究为何意?”珪答道:“司马光来京,必将参劾我辈,恐相位且不保了。”无非为此,确是鄙夫。确便道:“主上久欲收复灵武,公能任责,相位便能终保,尚惮一司马光么?”为个人计,劳师费财,蔡确实是可杀。珪乃转忧为喜,一再称谢,乃荐俞充知庆州,使上平西夏策。神宗果然专心戎事,不暇召光,乃用冯京为枢密使,薛向、孙固、吕公著为枢密副使。诏民畜马,拟从事西征。向初赞成畜马议,旋恐民情不便,致有悔言。御史舒亶,遂劾他反复无常,失大臣体,竟斥知颍州。冯京亦因此求去,有诏允准,即命孙固知枢密院事,吕公著、韩缜同知院事。嗣复接俞充奏牍,略言:“夏将李清,本属秦人,曾劝夏主秉常,以河西地来归。秉常母梁氏得悉,幽秉常,杀李清,我朝应兴师问罪,不可再延,这乃千载一时的机会呢。”神宗览奏大喜,即命熙河经制李宪等,准备伐夏,并召亶延副总管种谔入问。谔本是个言不顾行的人物。既至阙下,便大声道:“夏国无人,秉常小丑,由臣等持臂前来便了。”看时容易做时难。
神宗乃决计西征,召集辅臣,会议出师。孙固入谏道:“发兵容易,收兵很难,还乞陛下三思后行!”神宗道:“夏有衅不取,将为辽人所据,此机断不可失。”固答道:“必欲用兵,应声罪致讨,幸得胜夏,亦当分裂夏地,令他酋长自守。”神宗笑道:“这乃汉郦生的迂论,卿奈何亦作此言?”固复道:“陛下以臣为迂,臣恐尚未必制胜,试问今日出兵,何人可做统帅?”神宗道:“朕已托付李宪了。”固奋然道:“伐夏大事,乃使奄人为帅,将士果肯听命么?”此言最是。神宗面有愠色。固知不便再谏,随即趋退。既而由王珪、蔡确等,议定五路出师,固复约吕公著入谏。固先启奏道:“今议五路进兵,乃无大帅统率,就使成功,必致兵乱。”神宗道:“内外无统帅材,只好罢休。”吕公著即进谏道:“既无统帅,不若罢兵。”固又接口道:“公著言甚是。请陛下俯纳!”神宗沉着脸道:“朕意已决,卿等不必多言。”孙固、吕公著复撞了一鼻子灰,相偕出朝。神宗遂命李宪出熙河,种谔出鄜延,高遵裕出环庆,刘昌祚出泾原,王中正出河东,分道并进。又诏吐蕃首领董毡集兵会征,于是鼙鼓喧天,牙旗蔽日,又闹出一场大战争来。何苦乃尔?
李宪统领熙秦七军,及董毡兵三万,突入夏境,破西市新城,袭据女遮谷,收复古兰州,居然筑城开幕,设置帅府。种谔也攻克米脂城,高遵裕夺还清远军,王中正率河东兵入宥州,刘昌祚进次磨隘,遇夏众扼险拒守,他却凭着一股锐气,横冲过去,夏军纷纷败走,遁还灵州。五路捷报,陆续入都,神宗很是喜慰,即诏令李宪统率五路,直捣夏都。哪知诏书才下,败耗旋闻,各路将士,不是溺死,就是冻死、饿死;剩了若干将死未死的疲卒,幸全生命,狼狈逃归。一场空欢喜。原来夏人闻宋师大举,未免惊惶,当由秉常母梁氏召集诸将,共议防御方法。年少气盛的将士,无不主战。一老将独献策道:“宋师远来,利在速战。我军不必拒敌,但教坚壁清野,诱他深入,一面在灵夏聚集劲兵,以逸待劳,再遣轻骑抄袭敌后,断他饷运,他已不战自困,恐退兵都来不及哩。”勿谓夏无人。梁氏大喜,依计而行。因此宋军五路并进,夏兵未与酣斗,尽管退走。及刘昌祚既薄灵州,乘胜猛攻,城几垂克,偏高遵裕忌他成功,飞使禁止。昌祚旧属遵裕部辖,不敢违命,只好按甲以待。等到遵裕到来,城中守备已固,围攻至十有八日,尚不能下。夏人且潜至灵州南面,决黄河七级渠,灌入宋营,宋军不意水至,溺毙多人;并因时值隆冬,就是凫水逃生,也是拖泥带水,寒冷不堪,可怜又死了若干名。当下遵裕、昌祚两军,丧亡大半,陆续溃归。在途又被夏人追杀一阵,十成中剩得两三成,得还原汛。两路败退。那时种谔从米脂进发,破石堡城,直指夏州,驻军索家坪,忽闻后面辎重,被夏人截住,兵士顿哗噪起来。大校刘归仁,竟先溃遁,余军随走。适大雪漫天,兵不得食,沿途倒毙,不可胜计。出兵时共九万三千,还军时只剩三万人。一路未败即退。王中正自宥州行至奈王井,粮食亦尽,六万人饿死二万,亦奔还庆州。一路亦未败而退。独李宪领兵东上,立营天都山下,焚去西夏的南牟内殿,并毁馆库,夏将仁多唆丁,一作新都喇卜丹。率众来援,由宪驱军夜袭,杀败夏兵,擒住百人,进次葫芦河;闻各路兵已经退归,不敢再进,当即班师。还是知机。
先是五路大兵,共约至灵州会齐,各路共至灵州境内,惟李宪不至。军报迭达京师,神宗始叹息道:“孙固前曾谏朕,朕以为迂谈,今已追悔无及了。”谁叫你黩武用兵?乃按罪论罚,贬高遵裕为郢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种谔、王中正、刘昌祚并降官阶,惟不及李宪。孙固又入奏道:“兵法后期者斩,况各路皆至灵州,宪独不至,这岂尚可赦罪么?”神宗以宪有开兰会功。即古兰州,唐名会州。不忍加罪,但诘他何故擅还?宪复称:“馈饷不继,只好退归,且整备兵食,再图大举。”神宗又为宪所惑,竟授宪泾原经略安抚制置使,兼知兰州,李浩为副。方悔不用孙固言,谁知又复入迷。吕公著再上书谏阻,仍不见从。公著引疾求去,遂出知定州。时官制已一律订定,改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左右仆射,参知政事,为门下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即命王珪为尚书左仆射,蔡确为尚书右仆射,章惇为门下侍郎,张璪为中书侍郎,蒲宗孟为尚书左丞,王安礼为尚书右丞。一王安礼独如宋皇何?
神宗有志开边,屡不见效,帝闷闷不乐。平时召见辅臣,有人才寥落等语。蒲宗孟出班奏道:“人才半为司马光邪说所坏。”神宗瞪目注视,半晌方道:“蒲宗孟乃不取司马光么?从前朕令光入枢密院,光一再固辞,自朕即位以来,独见此一人,他人虽令去位,亦未肯即行呢。”借神宗口中,补叙前事,且以神宗之迷,见贤而不能举,何以为君?何以为国?宗孟闻言,不禁面颊发赤,俯首归班。神宗又问辅臣道:“李宪请再举伐夏,究靠得住否?”王珪对道:“向患军用不足,所以中阻,今议出钞五百万缗,当必足用,不致再有前患了。”王安礼接入道:“钞不可啖,必转易为钱,钱又必易为刍粟,辗转需时,哪能指日成事?”神宗道:“李宪奏称有备,渠一宦官,犹知豫备不虞,卿等乃独无意么?朕闻唐平淮蔡,唯裴度谋议,与宪宗同,今乃不出自公卿,反出自奄寺,朕却很觉可耻哩。”安礼道:“唐讨淮西三州,相有裴度,将有李光颜、李愬,尚穷竭兵力,历年后定。今西夏势强,非淮蔡比,宪及诸将,才度又不及二李,臣恐未能副圣志呢。”明白了解,尚无以唤醒主迷,奈何?神宗不答,随即退朝。
未几,得种谔奏议,乃是用知延州沈括言,拟尽城横山,俯瞰平夏,取建瓴而下的形势,且主张从银州进兵。神宗览奏后,即命给事中徐禧,及内侍李舜举,往鄜延会议。王安礼又入谏道:“徐禧志大才疏,恐误国事,请陛下另简妥员!”神宗不从。李舜举却往见王珪道:“古称四郊多垒,乃卿大夫之辱,今相公当国,举边事属诸二内臣,内臣止供禁廷洒扫,难道可出任将帅么?”不以人废言。珪也自觉抱愧,没奈何随口敷衍,说了“借重”二字。舜举遂与徐禧偕行,既至鄜延,见了种谔。谔拟城横山,禧独拟城永乐,两人争议不决。当将两议上达都中,神宗独从禧议,竟令禧带领诸将,往城永乐,命沈括为援应。陕西转运判官司饷运,凡十四日竣工,赐名银川寨,留鄜延副总管曲珍居守,禧与括等俱退还米脂。这银川寨距故银州二十五里,地当银州要冲,为夏人必争地。从前种谔反对禧议,正恐夏人力争,未易保守。果然不出十日,即有铁骑数千,前来攻城,曲珍忙报知徐禧。禧遂与李舜举、李稷等,统兵往援,令沈括留守米脂。禧等至银川寨,夏人亦倾国前来,差不多与蜂蚁相似。
大将高永能献策道:“虏来甚众,请乘他未阵,即行掩击,或可取胜。”徐禧怒叱道:“你晓得甚么,王师不鼓不成列!”竟欲效宋襄公耶?言已,拔刀出鞘,麾兵出战。夏人耀武扬威,进薄城下,曲珍距河列阵,见军士皆有惧色,便语禧道:“珍见众心已摇,不应与战,战必致败,不如收兵入城,徐图良策。”禧笑道:“君为大将,奈何遇敌先退呢?”乃以七万人列阵城下。夏人纵铁骑渡河,曲珍又急白禧道:“来的是铁鹞子军,不易轻敌,须乘他半济,袭击过去,杀他一个下马威。若渡河得地,东冲西突,乃是无人敢当呢。”禧又大言道:“王师堂堂正正,用不着甚么诡计。”迂腐之论。曲珍退回本阵,忍不住长叹道:“我军无死所了!”说着,夏兵前队,已渡河东来。曲珍忙率兵拦阻,已有些招架不住。及铁骑尽行过河,纵横驰骤,如入无人之境,曲珍部下,先已胆寒,还有何心恋战,顿时纷纷退还,自蹂后阵。徐禧至此,亦手忙脚乱,急切顾不及王师,拍转马头,飞跑回城。何如何如?李舜举、李稷等也是没法,相率奔回,军士大溃。曲珍亟收集余众,逃入城中,夏人尽力围城,环绕数匝,且据住水寨,断绝城内的汲道。徐禧束手无策,只仗曲珍部卒,昼夜血战,勉强守住。怎奈城中无水可汲,四处掘井,俱不及泉,兵士多半渴死,危急万分。有溺死鬼,有冻死饿死鬼,不意还有渴死鬼。沈括与李宪援兵,又都被夏人遮断。种谔且怨禧异议,不发救兵,可怜银川寨内的将士,几不异瓮中鳖,釜中鱼。会夜半大雨,夏人环城急攻,守兵不及抵御,竟被陷入。徐禧、李舜举、李稷、高永能等,俱死乱军中。惟珍弃甲裸跣,幸得走免。将校死数百人,士卒役夫,丧亡至二十余万。夏人追至米脂,沈括忙阖门固守,总算未曾失陷。由夏人攻扑数次,随即退去。总计自熙宁以来,用兵西陲,已是数次,所得只葭芦、吴堡、义合、米脂、浮图、塞门六城,兵士已伤亡无数。钱谷银绢,尤不胜计。永乐一役,损失更多。神宗接得败报,也不禁痛悼,甚至不食,追赠徐禧等官,禧死有余辜,岂宜追赠?贬沈括为均州团练副使,安置随州,降曲珍为皇城使。咎不在沈括、曲珍,所罚亦误。自是无意西征,每临朝叹息道:“王安礼尝劝朕勿用兵,吕公著亦屡陈边民困苦,都是朕误信边臣,害到这般。”事过乃悔,事后又忘,都由利令智昏所致。
既而夏人又入寇兰州,夺据两关门,副使李浩,除困守外无他计。亏得钤辖王文郁,夜率死士七百余人,缒城潜下,各持短刀搠入夏营。夏人猝不及防,竟被冲破,吓得东逃西躲,鼠窜而去。当时比文郁为唐尉迟敬德,经廷议优叙,擢知州事。夏人又转寇各路,均遭击退,兵力亦敝,乃由西南都统昂星嵬名济,一译作茂锡克额不齐。移书泾原总管刘昌祚,略云:
中国者礼乐之所存,恩信之所出,动止猷为,必适于正。若乃听诬受閒,肆诈穷兵,侵人之土疆,残人之黎庶,是亦乖中国之体,为外邦之羞。昨日朝廷暴兴甲兵,大穷侵讨,盖天子与边臣之议,为夏国方守先誓,宜出不虞,五路进兵,一举可定,故去年有灵州之役,今秋有永乐之战。然较其胜负,与前日之议为何如哉?落得嘲笑。朝廷于夏国,非不经营之,五路进讨之策,诸边肆扰之谋,皆尝用之矣;知侥幸之无成,故终于乐天事小之道。况夏国提封万里,带甲数十万,南有于阗,作我欢邻,北有大燕,为我强援,若乘间伺便,角力竞斗,虽十年岂得休哉?即念天民无辜,受此涂炭之苦,国主自见伐之后,夙夜思念,以为自祖宗以来,事中国之礼,无或亏怠,而边吏幸功,上聪致惑,祖宗之盟既阻,君臣之分不交,存亡之机,发不旋踵,朝廷当不恤哉?至于鲁国之忧,不在颛臾,隋室之变,生于杨感,此皆明公得于胸中,不待言而后喻。何不进谠言,辟邪议,使朝廷与夏国欢好如初,生民重见太平!岂独夏国之幸,乃天下之幸也。书中虽未免自夸,然诘问宋廷颇中要窾,故特录之。
昌祚得书上闻,神宗亦无可驳斥,即令昌祚答使通诚。夏乃复遣使上表,有“乞还侵地,仍效忠勤”等语,乃特赐诏命云:
顷以权强敢行废辱,朕用震惊,令边臣往问,匿而不报。只好推到幽主上去。王师徂征,盖讨有罪,今遣使造庭,辞礼恭顺,仍闻国政悉复故常,益用嘉纳。实是所答非所请。已戒边吏毋辄出兵,尔亦慎守先盟,毋再渝约!
夏使得诏自去。再命陕西、河东经略司,所有新复城寨,逻卒毋出二三里外。岁赐夏币,悉如前额。已而夏主复上书乞还侵疆,神宗不许,于是夏人仍有贰心。中丞刘挚,劾奏李宪贪功生事,遗祸至今,不可不惩,乃贬宪为熙河安抚经略都总管。越年为元丰七年,夏人又大举入寇,号称八十万,围攻兰州。云梯革洞,百道并进,阅十昼夜,城守如故,敌粮尽引还。这一次总算由李宪先事预防,守备甚严,所以不至陷落。一长必锋。及夏人再寇延州德顺军,定西城,并熙河诸寨,均不得逞。未几又围定州城,为熙河将秦贵击退。夏人方卷甲敛师,稍稍歇手了。
神宗罢免蒲宗孟,用王安礼为尚书左丞,李清臣为尚书右丞,调吕公著知扬州。且因司马光上《资治通鉴》,授资政殿学士,这《资治通鉴》一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终五代,年经国纬,备列事目,又参考群书,评列异同,合三百五十四卷,历十九年乃成。神宗降诏奖谕道:“前代未闻有此书,得卿辛苦辑成,比荀悦汉纪好得多了。荀悦汉季颍阴人,曾删定汉书,作帝纪二十篇,所以神宗引拟司马光。小子也有诗咏道:
不经鉴古不知今,作史原垂世主箴。
十九年来成巨帙,爱君毕竟具深忱。
转眼间已是元丰八年,神宗有疾,竟要从此告终了。看官少待,试看下回接叙。夏无可伐之衅,乃以司马光之将召,启蔡确西讨之谋,俞充为蔡确腹心,上书一请,出师五道,孙固、吕公著等力谏不从,且任一刑余腐竖,付之重权,就令得胜,尚足为中国羞。况伊古以来,断未有奄人统军,而可以成功者。多鱼漏师,竖刁为祟,相州溃败,朝恩监军,神宗宁独未闻耶?灵州一败,李宪尚不闻加罚,且复令经略泾原,再图大举,一之为甚,乃至于再。不待沈括、徐禧之生议,而已知其必败矣。要之兵不可不备,独不可常用。富郑公当熙宁初年,奉召入对,已请二十年口不言兵,老成人固有先见之明,惜乎神宗之不悟也。

【宋史演义】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他如遗乘杂出,纪载宋事,东一鳞,西一爪,多或数帝,少仅一王,欲会通两宋政教之得失,及区别两宋史籍之优劣者,不得不博搜而悉阅之,然岂所望于詹詹小儒乎?若夫宋代小说,亦不一而足,大约荒唐者多,确凿者少。龙虎争雄,并无其事;狸猫换主,尤属子虚。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羡?庞籍非怀奸之相,毁出不经。岳氏后人,不闻朝中选帅;金邦太子,曷尝胯下丧身?种种谬谈,不胜枚举。而后世则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为问先民之辑诸书者,亦何苦为此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乎?此则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夫以官书之辞烦义奥,不暇阅,亦不易阅,乃托为小说演成俚词,以供普通社会之览观,不可谓非通俗教育之助;顾俚言之则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鄙人不敏,曾辑元、明、清三朝演义,以供诸世,世人不嫌其陋,反从而欢迎之,乃更溯南北两宋举三百二十年之事实,编成演义共百回,其间治乱兴亡,贤奸善恶,非敢谓悉举无遗,而于宏纲巨目,则固已一一揭橥,无脱漏焉。且官稗并采,务择其信而有征者笔之于书;至若虚无惝恍之谈,则概不阑入。阅者取而观之,其或有实事求是之感乎!书成,聊志数语,用作弁言。
【作者介绍】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本书章节列表:
  •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 弧矢见志游子离乡 2913
  • 第二回 遇异僧幸示迷途 扫强敌连擒渠帅 2974
  • 第三回 忧父病重托赵则平 肃军威大败李景达 2848
  • 第四回 紫金山唐营尽覆 瓦桥关辽将出降 2768
  •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 2977
  • 第六回 公主钟情再婚志喜 孤臣败死一炬成墟 3094
  • 第七回 李重进阖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3122
  • 第八回 遣师南下戡定荆湘 冒雪宵来商征巴蜀 2774
  • 第九回 破川军孱王归命 受蜀俘美妇承恩 3563
  •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 2745
  • 第十一回 悬绘像计杀敌臣 造浮梁功成采石 2664
  •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 2738
  • 第十三回 吴越王归诚纳土 北汉主穷蹙乞降 2787
  •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 2713
  •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 3009
  •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 2838
  • 第十七回 岐沟关曹彬失律 陈家谷杨业捐躯 2834
  • 第十八回 张齐贤用谋却敌 尹继伦奋力踹营 3057
  • 第十九回 报宿怨故王索命 讨乱党宦寺典兵 2676
  • 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师 立新皇百官入贺 2606
  • 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战亡身 雷有终火攻平匪 2979
  •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 2961
  • 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约 承天门伪降帛书 2789
  • 第二十四回 孙待制空言阻西幸 刘美人徼宠继中宫 3143
  • 第二十五回 留遗恨王旦病终 坐株连寇准遭贬 2624
  •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 3135
  • 第二十七回 刘太后极乐归天 郭正宫因争失位 2834
  • 第二十八回 萧耨斤挟权弑主母 赵元昊僭号寇边疆 3247
  • 第二十九回 中虏计任福战殁 奉使命富弼辞行 2953
  •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 2710
  • 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贼 2913
  •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夺昆仑关 包拯出知开封府 3561
  • 第三十三回 立储贰入承大统 释嫌疑准请撤帘 2880
  • 第三十四回 争濮议聚讼盈廷 传颍王长男主器 2894
  • 第三十五回 神宗误用王安石 种谔诱降嵬名山 3474
  • 第三十六回 议新法创设条例司 谳疑狱狡脱谋夫案 2662
  • 第三十七回 韩使相谏君论弊政 朱明府寻母竭孝思 3085
  •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 2906
  •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竖子成名 逞兵谋番渠被虏 2778
  • 第四十回 流民图为国请命 分水岭割地畀辽 2922
  •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 蒙慈恩减罪谪黄州 3521
  •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宪丧师 城永乐徐禧陷殁 2920
  •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 2858
  • 第四十四回 分三党廷臣构衅 备六礼册后正仪 2797
  • 第四十五回 嘱后事贤后升遐 绍先朝奸臣煽祸 2894
  • 第四十六回 宠妾废妻皇纲倒置 崇邪黜正党狱迭兴 3173
  • 第四十七回 拓边防谋定制胜 窃后位喜极生悲 2719
  • 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阉言再用奸慝 2732
  • 第四十九回 端礼门立碑诬正士 河湟路遣将复西蕃 3227
  • 第五十回 应供奉朱勔承差 得奥援蔡京复相 2903
  • 第五十一回 巧排挤毒死辅臣 喜招徕载归异族 2836
  •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 2735
  •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 3938
  • 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强称帝 通远使约金攻辽 2762
  • 第五十五回 帮源峒方腊揭竿 梁山泊宋江结寨 3638
  • 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时雨 破杭城计出智多星 3191
  • 第五十七回 入深岩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师 2754
  • 第五十八回 夸功铭石艮岳成山 覆国丧身孱辽绝祀 3134
  • 第五十九回 启外衅胡人南下 定内禅上皇东奔 2854
  • 第六十回 遵敌约城下乞盟 满恶贯途中授首 2913
  • 第六十一回 议和议战朝局纷争 误国误家京城失守 2813
  • 第六十二回 堕奸谋阖宫被劫 立异姓二帝蒙尘 2994
  •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 2858
  • 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躯 信王榛败亡失迹 2679
  • 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惊驰御驾 胁禅位激动义师 2757
  • 第六十六回 韩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举南侵 3148
  • 第六十七回 巾帼英雄桴鼓助战 须眉豪气舞剑吟词 2877
  • 第六十八回 赵立中炮失楚州 刘豫降虏称齐帝 2655
  • 第六十九回 破剧盗将帅齐驱 败强虏弟兄著绩 2841
  • 第七十回 岳家军克复襄汉 韩太尉保障江淮 2822
  • 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扫穴 返庐山奉榇奔丧 2581
  • 第七十二回 髯将军败敌扬威 愚参谋监军遇害 2784
  • 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伪主被絷 拒和议忠谏留名 3013
  • 第七十四回 刘锜力捍顺昌城 岳飞奏捷朱仙镇 2925
  • 第七十五回 传伪诏连促班师 设毒谋构成冤狱 2619
  •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3074
  •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 3768
  •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 3103
  • 第七十九回 诛暴主辽阳立新君 隳前功符离惊溃变 2743
  • 第八十回 废守备奸臣通敌 申和约使节还朝 2914
  • 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创立社仓法 宋孝宗重定内禅仪 2750
  •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 2673
  • 第八十三回 赵汝愚定策立新皇 韩侂胄弄权逐良相 3039
  • 第八十四回 贺生辰尚书钻狗窦 侍夜宴艳后媚龙颜 2862
  • 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丧师辱国 据西陲作乱亡家 2875
  • 第八十六回 史弥远定计除奸 铁木真称尊耀武 2848
  • 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节 获少女杨家堡成婚 2850
  • 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误军谋 据东海降盗加节钺 3148
  • 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济邸蒙冤 逐制帅楚城屡乱 2693
  • 第九十回 诛逆首淮南纾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2797
  • 第九十一回 约蒙古夹击残金 克蔡州献俘太庙 3274
  •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 2893
  • 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贤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 2832
  • 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忧谗殒命 董丞相被胁罢官 2941
  • 第九十五回 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行人弃好背盟 3098
  •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 2980
  •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连丧二将 宠大憝贻误十年 2678
  • 第九十八回 报怨兴兵蹂躏江右 丧师辱国窜殛岭南 2918
  •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军告熸 陷临安幼主被虏 2798
  • 第一百回 拥二王勉支残局 覆两宫怅断重洋 3072

  • 资源素材  第一课件站 Office+ 橡皮网 金太阳 中学学科网 中华资源库 微课中国 贝壳网 稻壳网 Bilibili 中华经典资源库
    电子事务  A+云阅卷 A+教育 智学网 7天网络 睿芽 一师一优课 秀米 湖南志愿服务网 第二课堂
    学习培训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慕课中国 网易公开课 教育报 湖南公共教育网 湖南事业人员培训平台 教师发展网 湘培网 学习强国
    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赛 中国发明网 中国科普网 数字科技馆 青创平台 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科技馆 湖南科技馆 邵阳市科协
    教育政务  教育部 湖南教育厅 湖南政务服务 湖南教育督导 中央电教馆 教育云 湖南智慧教育 邵阳教育局
    信息管理  全国学籍 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资格网 义务教育监测 中国教育考试网 阳光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办公室电话0739-5430767
    湘教QS7_201407_002001 湘ICP备14012659号-1 公安部备案号:4305000100039
    制作维护:阿美老师(Kymay Chan)
    Copyright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