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一中之家 学校介绍 学子风采 师生作品 印像一中 基层党建 校报文摘 爱读书 家长频道 学生频道 百度
校内新闻 文明校园 校务公开 教研课改 德育教育 科技创新 竞赛之窗 廉洁从教 荣誉墙 校友登陆 诗词曲文
一中频道 直播点播 阳光平台 高考之家 智慧校园 政策普法 教师办公 语言文字工作 国家智教平台
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360安全软件下载
首页>>感受书香 唐诗 宋词 元曲 歌赋 美文 对联 故事 格言 常识 评论 今日关注 作者列表

第八十回 废守备奸臣通敌 申和约使节还朝 2916次
却说张浚见了李显忠,闻知符离兵溃,所有军资器械,抛弃殆尽,免不得抚膺太息,乃改命刘宝为镇江军都统制,自渡淮入泗州,招抚将士,复退还扬州,上疏自劾。朝右一班主和党,纷纷论浚,孝宗尚不为所动,且赐浚手书道:“今日边事,倚卿为重,卿不可遂畏人言,朕当与卿全始全终。”浚得此书,乃令魏胜守海州,陈敬守泗州,戚方守濠州,郭振守六合,在淮阴聚水军,在寿春屯马军,大修两淮战备。孝宗复召浚子栻,入问守御情形。浚附呈奏折,略言:“自古明良交会,必协谋同志,借成治功。今臣孤踪外寄,动辄掣肘,陛下亦无所用臣,臣愿乞骸骨归里”等语。孝宗览奏,顾语栻道:“朕信任魏公,不当令退。”既而和议复兴,汤思退复入为醴泉观使,右正言尹穑,遂附思退劾浚。孝宗亦未免动疑,竟降授浚为特进枢密使,宣抚江、淮东西路,贬显忠为果州团练副使,安置潭州。邵宏渊虽降官阶,仍任建康都统制。贬李显忠,仍任邵宏渊,以此为明,谁其信之?参知政事辛次膺,前因力阻和议,触忤秦桧,落职至二十年,自孝宗召入枢密,寻擢参政,至是劾论汤思退,情愿免官,遂罢为奉祠。
思退竟进任尚书右仆射,兼枢密使。
思退当然主和,去一史浩,复来一汤思退,如何恢复中原?独陈俊卿上疏抗章,谓和议必不可成,张浚仍当复用。孝宗乃仍令浚都督江、淮军马。未几,复得金帅纥石烈志宁来书,大旨仍如前言。思退劝孝宗和金,参政赵葵亦附思退议。工部侍郎张阐奋进道:“敌来议和,畏我呢,爱我呢?恐怕是款我呢?臣意谓决不当和。”恰是个硬头子。孝宗道:“朕意也是如此。且随宜应付,再作计较。”乃遣卢仲贤如金师,赍交复书。仲贤陛辞,孝宗谕以海、泗、唐、邓诸州,不宜轻许。仲贤应命而出。偏汤思退竚待朝堂,私语仲贤道:“如果可和,四州亦不妨许金。”必欲割地,是何用意?
是时金都元帅仆散忠义已进据宿州,仲贤至宿州,进见仆散忠义,哃喝多端,吓得仲贤不敢措词,但答言归当禀命。忠义乃再给文书,要索四事:一、南北通书,改称叔侄;二、割让海、泗、唐、邓四州;三、岁纳银币如旧额;四、须送交叛臣,及还中原归附人民。仲贤匆匆还朝,把来书献入。孝宗颇悔遣仲贤,张浚也遣子栻入奏,谓仲贤辱国无状。孝宗遂下仲贤狱,责他擅许四州罪状。镌夺三阶,寻复除名,窜往郴州。偏汤思退急欲求和,又奏遣王之望充金国通问使,龙大渊为副,暗中嘱之望许割四州,惟求减岁币的半数。之望等去后,右正言陈良翰始得闻知,亟奏言:“朝议未决,之望遽行,恐辱国不止仲贤,应追还之望,先遣一使往议,改定原约,然后通问未迟。”张浚亦上言:“金未可和,请车驾亟幸建康,锐图进兵。”孝宗乃诏饬之望等待命境上,毋得亟往,改命胡昉为金国通问所审议官,一面命廷臣会议和金得失。陈康伯谓:“金人要索四事,最关重大的条目,便是欲得四州。我朝以祖宗陵寝,及钦宗梓宫为言,因此未决,乞召张浚还朝,悉心咨议。”汤思退等俱言和为上计。时虞允文已调任湖北京西宣谕使,胡铨已召为起居郎,还有监察御史阎安中,皆力阻和议。又有监南岳庙朱熹应召入对,谓非战无以复仇,非守无以制胜。孝宗默然不答。其意可知。汤思退又从中谗间,止除熹为武学博士,熹辞职告归。康伯与思退不合,亦上章求去,孝宗准奏,竟调思退为左仆射,另授张浚右仆射,仍都督江、淮军马。
越年,接得边报,使臣胡昉被金人执去,孝宗不禁叹息道:“和议不成,大约是有天意呢。”遂召王之望等回朝,且命张浚巡视江、淮,整缮兵备。汤思退暗地焦灼,奏请孝宗禀达上皇,再定大计。孝宗亲自批答道:“金人无礼如此,卿尚欲议和么?况今日敌势,非秦桧时比,卿乃日夕言和,比秦桧尚且不如。”思退得批大骇,可巧胡昉自金遣还,于是思退又得借口,振振有词了。原来胡昉至金,金人责宋失信,把他拘留。嗣由金主雍释归,令昉传报宋廷,妥商和议。思退遂暗唆王之望及户部侍郎钱端礼等,奏称守备未固,国帑已虚,愿以符离为鉴,易战言和。孝宗乃令之望、端礼两人,宣谕两淮,且召张浚入供相职。浚此时正大治战舰,号令两河豪杰,锐意兴师,并令降将萧琦,统领降众,檄谕辽人,约为声援。偏钱端礼到了淮上,竟遣人入奏,有“名曰守备,守未必备,名曰治兵,兵未必治”等语。看官!你想张浚如何不愤?如何不恼?还至平江,上表乞休,共至八次。孝宗乃授浚少师,兼保信军节度使,南判福州。侍御史周操,乞请留浚,反遭罢斥。且撤退两淮边备。浚行次余干,积郁成疾,昉至弥留,遗书嘱二子栻、枃道:“我尝相国,不能恢复中原,湔涤国耻,死后不当葬我先人墓侧,但葬我衡山下便了。”既而讣闻于朝,孝宗颇思浚忠,初赠太保,进赠太师,予谥忠献。浚,绵竹人,夙具大志,终身不主和议。孝宗即位,颇加倚畀,称魏公不称名。所惜忠勇有余,才智不足,符离师溃,几令孝宗绝望,所以忽战忽和,终无定见。论断精当。
自浚殁后,又少了一个反对和议的健将,当由思退奏请,派遣宗正少卿魏杞使金,拟定国书称,侄大宋皇帝眘再拜奉书于叔大金皇帝,岁币二十万。孝宗又面谕杞道:“今遣卿赴金议和,一正名,二退师,三减岁币,四不发还归附人。”杞又条陈十七事,由孝宗随事许可,乃叩首辞别道:“臣奉旨出疆,怎敢不勉?万一敌人无厌,愿速加兵。”孝宗称善。杞乃退朝,整装北去。
胡铨又上疏极陈,谓:“和议成,有十可吊,不成有十可贺。”且有“再拜不已,必至称臣,称臣不已,必至请降,请降不已,必至纳土,纳土不已,必至舆榇,舆榇不已,必至如晋怀帝青衣行酒,然后为快。今日举朝大臣,类似妇人,臣情愿放流窜殛,不愿朝廷再辱”云云。孝宗见疏,并不批答,也不加罪。最可恨的是汤思退,恐和议不成,竟遣私党孙造,潜往金军,劝他用重兵胁和。真是秦桧不若。于是金元帅仆散忠义等,复议渡淮南侵。宋廷闻警,又不觉惶急起来。汤思退尚嗾令御史尹穑,劾罢反对和议的官吏,多至二十余人。忽有诏旨发下,命他都督江、淮军马。他是个和事老,若叫他卖国求荣,倒是好手,怎么要他去做元帅呢?孝宗亦觉昏愦。当下入朝固辞,乃改命杨存中代任。存中甫受职,忽闻金兵已攻陷楚州,魏胜战死。那时存中亟驰至淮,连防守几来不及了。
看官道魏胜如何战死?原来魏杞奉使如金,由金帅仆散忠义求观国书。杞答言书经御封,须见过金主,方可廷授。忠义料不如式,又求割商秦各州,及岁币二十万。杞遣人奏闻孝宗,从思退议,许割四州,岁币如二十万数目,再易国书,交杞赍去。哪知仆散忠义已与纥石烈志宁自清河口攻楚州,都统制刘宝,闻风出走,独魏胜领忠义军往拒河口,拟截击金兵饷道。偏刘宝檄止胜军,谓不应自挠和议。金既入侵,尚欲顾全和议,非痴即騃。胜只好按兵不动。及金兵渡淮而南,已入宋境,胜急往抵御,彼此交锋,自卯至申,未决胜负。不意金将徒单克宁带了数万生力军,自斜刺里杀到,眼见得众寡不敌,主客悬殊,胜尚率众死战,至矢尽力疲,自知必死,乃顾亲卒道:“我当死此,尔等如得脱归,可上报天子。”言已,令步卒居前,骑兵殿后,且战且走。至淮阴东十八里,中箭身亡,楚州遂破。江、淮又震,幸杨存中星夜驰到,檄调诸将,令互相援应,稍固边防。怎奈金兵得步进步,入濠州,拔滁州。都统制王彦又复南遁,朝议至欲舍淮渡江。想又是思退主张。独杨存中坚持不可。且追咎两淮守备,无端撤去,致有此变。孝宗始悔用思退言,台官仰窥上意,交劾思退。思退因得罪落职,谪居永州。太学生张观等七十二人,复伏阙上书,极言:“思退及王之望、尹穑二人,奸邪误国,招致敌人,乞速诛以谢天下!”孝宗虽不见从,这消息已传达远方,思退行至信州,闻信变色,发颤了好几日,当即死了。还是侥幸。孝宗复召陈康伯为尚书左仆射,进钱端礼签书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签书枢密院事,三人中又夹一奸党。并命王之望劳师江上。之望系思退爪牙,当然奉着衣钵,专以割地啖金为得计。钱端礼与之望同谋,仍奏遣国信所大通事王,至金军议和。之望益檄令诸将,不得妄进。至言官劾罢之望,王已得金帅复书,核准和议了。这次和议的大纲,共计三条:
一 两国境界如前约。
二 宋以叔父礼事金。宋主得自称皇帝。
三 岁纳银币,照原约各减五万,计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和议既成,进钱端礼参知政事,兼知枢密院事,虞允文同知枢密院事,王刚中签书院事,且下诏肆赦道:
比遣王远抵颍滨,得其要约,寻澶渊之信,仿大辽书题之仪,正皇帝之称,为叔侄之国,岁币减十万之数,地界如绍兴之时,怜彼此之无辜,约叛亡之不遣,可使归正之士,咸起宁居之心,重念数州之民,罹此一时之难,老稚有荡析之,丁壮有系累之苦,宜推荡涤之宥,少慰凋残之情。所有沿边被兵州军,除逃遁官吏不赦外,杂犯死罪情轻者减一等,余并放遣。此诏。
这篇诏命,相传系洪适所草,适亦主和党人,从前宋廷贬节求和,四方尚未尽闻知,自有此诏,才知朝廷近事。时论统咎洪适失词。其实南北两宋,均为和字所误,既已言和,还有甚么掩耳盗铃呢?评论亦是。且说孝宗嗣位之年,因南北修和,改元乾道,罢江、淮都督府,授杨存中为宁远、昭庆节度使,又撤销两淮及陕西、河东宣抚招讨使。未几,陈康伯病殁,赐谥文恭。康伯,弋阳人,器识恢宏,临事明断,孝宗尝称他可比谢安。至陈康伯既殁,一时继相乏人,只命虞允文参知政事,王刚中同知枢密院事。既而刚中又殁,擢洪适为签书枢密院事。
到了暮春,魏杞自金归来,入谒孝宗,谓已与金正敌国礼了。先是杞至燕山,金馆伴张恭愈,见国书上列着大宋字样,便胁杞除去大字。杞毅然道:“南朝天子,不愧圣神,现今豪杰并起,共思敌忾,北朝用兵,能保必胜么?不过为生灵计,能彼此息兵安民,方免涂炭,所以命杞前来修好,若北朝果允践盟,幸勿再加指摘,迫人所难。”张恭愈入白金主,金主御殿见杞,杞仍如前言。金主雍方道:“朕亦志在安民,所以谕令息兵,此后当各照新约,固守勿替,朕不再苛求了。”杞才称谢,乃彼此签定和约,既不发还叛人,也没有再受册封,再上誓表。惟海、泗、唐、邓四州,及大散关外新得地,一律归金。杞告别南还,孝宗闻他详报,自然心喜,慰藉甚厚。金主雍召还仆散忠义等,只留六万人戍边,且将宋国岁币,分赏诸军。仆散忠义先还,拜为左丞相,寻召左副元帅纥石烈志宁入见,授平章政事,仍令他还镇南京。仆散忠义越年病逝,纥石烈志宁又越十年乃殁,《金史》上称为贤将相,这也毋庸细表。
单说宋廷自议和后,国家无事,孝宗乃立邓王(忄耆)为皇太子。(忄耆)系故妃郭氏所出,郭氏生四子,长即(忄耆),次名恺,又次名惇,又次名恪,既而薨逝。及孝宗即位,追册郭氏为皇后,封(忄耆)为邓王,恺为庆王,惇为恭王,恪为邵王,一面续立贤妃夏氏为皇后。夏氏为袁州宜春人,生时有异光穿室,及长,姿貌秀丽,父协因将女纳宫中,得为吴太后(忄耆)中侍御。太后因郭妃去世,特以夏氏赐孝宗,寻受册为正宫。叙两后事,乃是插笔。及(忄耆)为皇储,(忄耆)妻钱氏,当然为太子妃。看官道钱氏为谁?乃是参政钱端礼的女儿。正意在此。端礼倚着贵戚,早已觊觎相位,至是因宰执久虚,女且益贵,满拟宰辅一席,在掌握中。偏侍御史唐尧封上言,端礼帝姻,不应执政,有诏迁尧封为太常少卿,朝右大哗。吏部侍郎陈俊卿,又面陈:“本朝故事,从未闻帝戚为相,愿陛下谨守家法!”孝宗颇以为然。端礼阴怀私怨,出俊卿知建宁府,自己亦奏请避嫌,不意孝宗已批答出来,罢端礼为资政殿大学士,兼提举万寿观使。端礼没法,只好怏怏受命。又越数月,竟令洪适为右仆射,兼枢密使,适自中书舍人,半岁四迁,骤登右相,廷臣又不免生议。适亦无所建白,不安于位,至乾道二年春季,以霪雨引咎乞休,乃命参政叶颙为左仆射,魏杞为右仆射,蒋芾参知政事,陈俊卿同知枢密院事,当时号为得人。
不幸宫廷内外,迭遭大丧,几乎老成凋谢,懿戚沦亡的痛苦,接踵而来。乾道二年十一月,宁远节度使杨存中卒,存中出入宿卫四十年,大小二百余战,未尝大衄,人共称为忠义。殁时,举朝震悼,予谥武恭。越年三月,秀王夫人张氏卒。秀王早薨,至是夫人张氏又殁,孝宗笃念本生,成服后苑,又不免一番哀戚。越两月,太傅四川宣抚使新安王吴璘又卒,遗疏请:“毋弃四川,毋轻出兵。”孝宗览疏,也不禁泪下,追赠太师,加封信王。又越月,皇后夏氏崩,又越月,皇太子(忄耆)亦逝世,后谥安恭,太子谥庄文。孝宗哀上加哀,痛中增痛,还赖内外臣工,多方劝慰,才觉少解悲怀。不如意事,杂沓而来,却是难为孝宗。惟左右两相,随时变更,叶颙、魏杞罢相后,专任蒋芾。芾以母丧去位,改任陈俊卿、虞允文。允文拟遣使如金,以陵寝为请,俊卿以为未可,谓使节不应轻遣。孝宗方向用允文,罢俊卿,判福州。遣起居郎范成大为金国祈请使,求陵寝地,及更定受书礼。先是绍兴年间,金使至宋,捧书升殿,宋帝必降榻受书,转授内侍。至孝宗初年,陈康伯执政,每值金使到来,但令伴使取书以进。及汤思退为相,复寻绍兴故事,孝宗渐有悔心,乃令成大口请。成大密草章牍,怀诸袖中,当入谒金主时,先进国书,辞意慷慨。金君臣方倾听间,成大忽奏道:“两国既为叔侄,受书礼尚未合式,外臣有章疏具陈。”言至此,即从袖中出疏,笏以进。金主雍愕然道:“这岂是献书处么?”掷疏不受。成大拾疏再进,毫不动容。金太子允恭侍金主侧,禀金主道:“宋使无礼,应加死罪。”金主雍不从,令退居馆所。越宿,发交复书,遣令南归。复书有云:
和好再成,界河山而如旧。缄音遽至,指巩、洛以为言。既云废祀,欲申追远之怀,正可奉还,即俟刻期之报。至若未归之旅榇,亦当并发于行涂,抑闻附请之辞,欲变受书之礼,于尊卑之分何如?顾信誓之诚安在?此复。
孝宗得书,心尚未死,复遣中书舍人赵雄往贺金主生辰,别函仍申前请。金主不许,至雄辞归,因语雄道:“汝国为何舍去钦宗,专请巩、洛山陵呢?如不欲钦宗归榇,我当为汝国代葬。”诘得有理。雄不便答词,但说当禀命再达。金主待了一年,杳无音信,遂用一品礼,葬钦宗于巩、洛之原。小子有诗叹道:
五国城中怨别离,生还无望死犹羁。
祖宗可念兄甘拒,莫怪南朝动虏疑。
嗣是允文所建两议,迄无成功,孝宗因建储立后,未遑顾及此事,暂从搁置。欲知建储立后等情,容待下回说明。
议战议和,迄无定见,盖犹是高宗朝之故态耳。史浩去,汤思退来,一意主和,无异史浩,甚且阴遣心腹,令敌以重兵胁宋,是贼桧之所不敢为者,而思退竟为之。孝宗既明知思退之奸,为贼桧所不若,何以胡昉一还,复依思退原议,拱手称侄,甘与敌和耶?人谓孝宗英明,远过高宗,谁其信之?魏杞第争一大字,有名无实,与宋何裨?范成大、赵雄一再至金,祈请陵寝,及改受书礼,终无成效,反滋敌笑。当日者,幸金主雍之亦欲罢兵耳。假使乘宋无备,席卷长驱,几何而不踵靖康之祸也。然则为国家者,其顾可临事寡断,任人不明乎哉?

【宋史演义】后儒之读《宋史》者,尝以繁芜为病。夫宋史固繁且芜矣,然辽、金二史,则又有讥其疏略者。夫《辽史》百十六卷,《金史》百三十五卷,较诸四百九十六卷之《宋史》,固有繁简之殊。然亦非穷累年之目力,未必尽能详阅也。柯氏作《宋史新编》凡二百卷,薛氏《宋元通鉴》百五十七卷,王氏《宋元资治通鉴》六十四卷,陈氏《宋史纪事本末》百有九卷,皆并辽、金二史于《宋史》中,悉心编订,各有心得,或此详而彼略,或此略而彼详,通儒尚有阙如之憾。问诸近今之一孔士,有并卷帙而未尽晰者,遑问其遍览否也。他如遗乘杂出,纪载宋事,东一鳞,西一爪,多或数帝,少仅一王,欲会通两宋政教之得失,及区别两宋史籍之优劣者,不得不博搜而悉阅之,然岂所望于詹詹小儒乎?若夫宋代小说,亦不一而足,大约荒唐者多,确凿者少。龙虎争雄,并无其事;狸猫换主,尤属子虚。狄青本面涅之徒,貌何足羡?庞籍非怀奸之相,毁出不经。岳氏后人,不闻朝中选帅;金邦太子,曷尝胯下丧身?种种谬谈,不胜枚举。而后世则以讹传讹,将无作有,劝善不足,导欺有余。为问先民之辑诸书者,亦何苦为此凭虚捏造,以诬古而欺今乎?此则鄙人之所大惑不解者也。夫以官书之辞烦义奥,不暇阅,亦不易阅,乃托为小说演成俚词,以供普通社会之览观,不可谓非通俗教育之助;顾俚言之则可,而妄言之亦奚其可乎?鄙人不敏,曾辑元、明、清三朝演义,以供诸世,世人不嫌其陋,反从而欢迎之,乃更溯南北两宋举三百二十年之事实,编成演义共百回,其间治乱兴亡,贤奸善恶,非敢谓悉举无遗,而于宏纲巨目,则固已一一揭橥,无脱漏焉。且官稗并采,务择其信而有征者笔之于书;至若虚无惝恍之谈,则概不阑入。阅者取而观之,其或有实事求是之感乎!书成,聊志数语,用作弁言。
【作者介绍】蔡东藩(1877-1945),浙江萧山人。1890年(光绪十六年)考中秀才。1910年赴北京朝考得中,分发福建,以知县候补,因不满官场恶习,于1911年称病归里。其后长期以写作和在小学教书为生。抗日战争爆发,他不愿意在日寇的刺刀下生活,辗转避难,颠沛流离,逝世于抗战胜利前夕。清朝末年,严复、夏曾佑等人看中小说的巨大社会教化作用,企图借小说宣传变法维新思想;戊戌政变后,梁启超流亡海外,创办《新小说》杂志,提倡“小说界革命”。自此,小说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包括“历史演义”在内的各种小说风起云涌。民国时期,此风相船,小说创作日趋势繁荣。蔡东藩是个爱国者,他为武昌起义、共和初建兴奋过,欢呼过,但不久即遭逢袁世凯窃国。蔡东藩幽愤时事,立志“借说部体裁,演历史故事”,以历史小说作为救国工具。自1916年至1926年的10年间,他夜以继日,笔耕不辍,陆续写成中国历代通俗演义11部,1040回,以小说形式再现了上起秦始皇,下讫民国的2166年间的中国历史,加上另撰的《西太后演义》,总计约七百余万字,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历史演义作家。出版以后,迅速风行,多次再版。
本书章节列表:
  • 第一回 河洛降神奇儿出世 弧矢见志游子离乡 2914
  • 第二回 遇异僧幸示迷途 扫强敌连擒渠帅 2976
  • 第三回 忧父病重托赵则平 肃军威大败李景达 2848
  • 第四回 紫金山唐营尽覆 瓦桥关辽将出降 2768
  •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 2977
  • 第六回 公主钟情再婚志喜 孤臣败死一炬成墟 3095
  • 第七回 李重进阖家投火窟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 3123
  • 第八回 遣师南下戡定荆湘 冒雪宵来商征巴蜀 2774
  • 第九回 破川军孱王归命 受蜀俘美妇承恩 3564
  • 第十回 戢兵变再定西川 兴王师得平南汉 2745
  • 第十一回 悬绘像计杀敌臣 造浮梁功成采石 2664
  • 第十二回 明德楼纶音释俘 万岁殿烛影生疑 2739
  • 第十三回 吴越王归诚纳土 北汉主穷蹙乞降 2788
  • 第十四回 高梁河宋师败绩 雁门关辽将丧元 2713
  • 第十五回 弄巧成拙妹倩殉边 修怨背盟皇弟受祸 3010
  • 第十六回 进治道陈希夷入朝 遁穷荒李继迁降虏 2839
  • 第十七回 岐沟关曹彬失律 陈家谷杨业捐躯 2835
  • 第十八回 张齐贤用谋却敌 尹继伦奋力踹营 3058
  • 第十九回 报宿怨故王索命 讨乱党宦寺典兵 2677
  • 第二十回 伐西夏五路出师 立新皇百官入贺 2607
  • 第二十一回 康保裔血战亡身 雷有终火攻平匪 2979
  • 第二十二回 收番部叛王中计 纳忠谏御驾亲征 2961
  • 第二十三回 澶州城磋商和约 承天门伪降帛书 2791
  • 第二十四回 孙待制空言阻西幸 刘美人徼宠继中宫 3145
  • 第二十五回 留遗恨王旦病终 坐株连寇准遭贬 2626
  • 第二十六回 王沂公劾奸除首恶 鲁参政挽辇进忠言 3137
  • 第二十七回 刘太后极乐归天 郭正宫因争失位 2836
  • 第二十八回 萧耨斤挟权弑主母 赵元昊僭号寇边疆 3248
  • 第二十九回 中虏计任福战殁 奉使命富弼辞行 2954
  • 第三十回 争和约折服契丹 除敌臣收降元昊 2711
  • 第三十一回 明副使力破叛徒 曹皇后智平逆贼 2913
  • 第三十二回 狄青夜夺昆仑关 包拯出知开封府 3563
  • 第三十三回 立储贰入承大统 释嫌疑准请撤帘 2881
  • 第三十四回 争濮议聚讼盈廷 传颍王长男主器 2896
  • 第三十五回 神宗误用王安石 种谔诱降嵬名山 3474
  • 第三十六回 议新法创设条例司 谳疑狱狡脱谋夫案 2663
  • 第三十七回 韩使相谏君论弊政 朱明府寻母竭孝思 3085
  • 第三十八回 弃边城抚臣坐罪 徙杭州名吏闲游 2907
  • 第三十九回 借父威竖子成名 逞兵谋番渠被虏 2779
  • 第四十回 流民图为国请命 分水岭割地畀辽 2923
  • 第四十一回 奉使命率军征交趾 蒙慈恩减罪谪黄州 3522
  • 第四十二回 伐西夏李宪丧师 城永乐徐禧陷殁 2920
  • 第四十三回 立幼主高后垂帘 拜首相温公殉国 2858
  • 第四十四回 分三党廷臣构衅 备六礼册后正仪 2798
  • 第四十五回 嘱后事贤后升遐 绍先朝奸臣煽祸 2895
  • 第四十六回 宠妾废妻皇纲倒置 崇邪黜正党狱迭兴 3174
  • 第四十七回 拓边防谋定制胜 窃后位喜极生悲 2721
  • 第四十八回 承兄祚初政清明 信阉言再用奸慝 2732
  • 第四十九回 端礼门立碑诬正士 河湟路遣将复西蕃 3228
  • 第五十回 应供奉朱勔承差 得奥援蔡京复相 2903
  • 第五十一回 巧排挤毒死辅臣 喜招徕载归异族 2837
  • 第五十二回 信道教诡说遇天神 筑离宫微行探春色 2736
  • 第五十三回 挟妓纵欢歌楼被泽 屈尊就宴相府承恩 3938
  • 第五十四回 造雄邦恃强称帝 通远使约金攻辽 2763
  • 第五十五回 帮源峒方腊揭竿 梁山泊宋江结寨 3638
  • 第五十六回 知海州收降及时雨 破杭城计出智多星 3192
  • 第五十七回 入深岩得擒叛首 征朔方再挫王师 2755
  • 第五十八回 夸功铭石艮岳成山 覆国丧身孱辽绝祀 3135
  • 第五十九回 启外衅胡人南下 定内禅上皇东奔 2854
  • 第六十回 遵敌约城下乞盟 满恶贯途中授首 2913
  • 第六十一回 议和议战朝局纷争 误国误家京城失守 2813
  • 第六十二回 堕奸谋阖宫被劫 立异姓二帝蒙尘 2995
  • 第六十三回 承遗祚藩王登极 发逆案奸贼伏诛 2860
  • 第六十四回 宗留守力疾捐躯 信王榛败亡失迹 2680
  • 第六十五回 招寇侮惊驰御驾 胁禅位激动义师 2758
  • 第六十六回 韩世忠力平首逆 金兀朮大举南侵 3149
  • 第六十七回 巾帼英雄桴鼓助战 须眉豪气舞剑吟词 2877
  • 第六十八回 赵立中炮失楚州 刘豫降虏称齐帝 2656
  • 第六十九回 破剧盗将帅齐驱 败强虏弟兄著绩 2842
  • 第七十回 岳家军克复襄汉 韩太尉保障江淮 2823
  • 第七十一回 入洞庭擒渠扫穴 返庐山奉榇奔丧 2583
  • 第七十二回 髯将军败敌扬威 愚参谋监军遇害 2785
  • 第七十三回 撤藩封伪主被絷 拒和议忠谏留名 3013
  • 第七十四回 刘锜力捍顺昌城 岳飞奏捷朱仙镇 2927
  • 第七十五回 传伪诏连促班师 设毒谋构成冤狱 2620
  • 第七十六回 屈膝求和母后返驾 刺奸被执义士丧生 3075
  • 第七十七回 立赵宗亲王嗣服 弑金帝逆贼肆淫 3770
  • 第七十八回 金主亮分道入寇 虞允文大破敌军 3103
  • 第七十九回 诛暴主辽阳立新君 隳前功符离惊溃变 2745
  • 第八十回 废守备奸臣通敌 申和约使节还朝 2916
  • 第八十一回 朱晦翁创立社仓法 宋孝宗重定内禅仪 2750
  • 第八十二回 揽内权辣手逞凶 劝过宫引裾极谏 2673
  • 第八十三回 赵汝愚定策立新皇 韩侂胄弄权逐良相 3040
  • 第八十四回 贺生辰尚书钻狗窦 侍夜宴艳后媚龙颜 2864
  • 第八十五回 倡北伐丧师辱国 据西陲作乱亡家 2875
  • 第八十六回 史弥远定计除奸 铁木真称尊耀武 2848
  • 第八十七回 失中都金丞相殉节 获少女杨家堡成婚 2852
  • 第八十八回 寇南朝孱主误军谋 据东海降盗加节钺 3149
  • 第八十九回 易嗣君济邸蒙冤 逐制帅楚城屡乱 2693
  • 第九十回 诛逆首淮南纾患 戕外使蜀右被兵 2797
  • 第九十一回 约蒙古夹击残金 克蔡州献俘太庙 3275
  • 第九十二回 图中原两军败退 寇南宋三路进兵 2894
  • 第九十三回 守蜀境累得贤才 劾史氏力扶名教 2832
  • 第九十四回 余制使忧谗殒命 董丞相被胁罢官 2942
  • 第九十五回 捏捷报欺君罔上 拘行人弃好背盟 3100
  • 第九十六回 史天泽讨叛诛李璮 贾似道弄权居葛岭 2981
  •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连丧二将 宠大憝贻误十年 2678
  • 第九十八回 报怨兴兵蹂躏江右 丧师辱国窜殛岭南 2920
  • 第九十九回 屯焦山全军告熸 陷临安幼主被虏 2800
  • 第一百回 拥二王勉支残局 覆两宫怅断重洋 3072

  • 资源素材  第一课件站 Office+ 橡皮网 金太阳 中学学科网 中华资源库 微课中国 贝壳网 稻壳网 Bilibili 中华经典资源库
    电子事务  A+云阅卷 A+教育 智学网 7天网络 睿芽 一师一优课 秀米 湖南志愿服务网 第二课堂
    学习培训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慕课中国 网易公开课 教育报 湖南公共教育网 湖南事业人员培训平台 教师发展网 湘培网 学习强国
    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赛 中国发明网 中国科普网 数字科技馆 青创平台 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科技馆 湖南科技馆 邵阳市科协
    教育政务  教育部 湖南教育厅 湖南政务服务 湖南教育督导 中央电教馆 教育云 湖南智慧教育 邵阳教育局
    信息管理  全国学籍 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资格网 义务教育监测 中国教育考试网 阳光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办公室电话0739-5430767
    湘教QS7_201407_002001 湘ICP备14012659号-1 公安部备案号:4305000100039
    制作维护:阿美老师(Kymay Chan)
    Copyright 200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