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首页 一中之家 学校介绍 学子风采 师生作品 印像一中 基层党建 校报文摘 爱读书 家长频道 学生频道 百度
校内新闻 文明校园 校务公开 教研课改 德育教育 科技创新 竞赛之窗 廉洁从教 荣誉墙 校友登陆 诗词曲文
一中频道 直播点播 阳光平台 高考之家 智慧校园 政策普法 教师办公 语言文字工作 国家智教平台
自觉抵制网络谣言 营造清朗校园网络环境
  学校360安全软件下载
您的位置:首页>>教研课改 回到原页面
新高考来了,看株洲高中之“变”
来源:陈齐美 发布时间:2019/5/13 8:27:26 浏览人次:31485
来源:湖南教育网 作者:成建梅 王亚 编辑:阅微本网讯 “新高考就要来了!”自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颁布以来,这个话题几乎每年都被重新提及。对于湖南的学生和家长而言,新高考仿佛是“狼来了”的话题,一直“遥遥无期”。
今年,“狼”是真的来了:2018年秋季学期开始,湖南省高一新生整体实施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从2021年起,普通高校按新的高考制度录取学生。
根据《湖南省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今年的高一学生在高中学习阶段不再文理分科,语数外3科为新高考必考科目,另外3个高考选考科目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科中自由选择,这也意味着实行了数十年的“文理分科”将被终结。
改革带来的是人才培养方式、教学组织方式、管理方式、评价方式和高校录取方式等全方位的变化,这将极大改变高中现有的固定行政班教学模式。学生由于选考科目不同,选课、走班学习将成为常态。
可以预见,新高考将逐步改变高中“千校一面”的办学局面,为普通高中教育回归价值原点创造了制度条件。
在高考新政下,普通高中如何转型?高中生如何选课?核心素养如何落地?……一系列问题都摆在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面前。
10月9日,笔者采访株洲市教育部门、走进高中校园,探访株洲如何应对新高考带来的挑战,以及正在发生的变化与落地举措。

【他山之石】 变“唯分数论”为“回归本真”
新高考首先在浙沪进行实验。2017年,两地新高考背景下的第一批高中生毕业了。
问题摆在了市教育局面前:高考新政下高中学校如何变革,先行先试的新高考上海样本和浙江样本是否值得参照,哪个样本更适合株洲?
他山之石可攻玉。今年5月,该市派出全市高中校长、教育行政部门管理者、教研人员60余人前往华东师范大学参加新高考专项研修。
按2014年9月颁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浙江上海于2014年开始实行新高考制度。两地高考新政均力图去除“唯分数论”,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避开“软肋”,并打破以往文理科割裂的局面。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语、数、外)+7选3(物、化、生、政、史、地、技术),上海是3(语、数、外)+6选3(物、化、生、政、史、地)。上海“6选3”模式下,学生一共有20种科目组合可以选择;浙江“7选3”模式下,可选择的科目组合更是多达35种。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上海考生外语科目可以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浙江省除了外语,“7选3”中的3门选考科目也可以考两次,选择更高的分数计入高考成绩。
上海市市东中学与湖南颇有渊源,学校的创始人聂云台就是衡山县人。迄今为止,学校已经创办102年,算得上是上海老牌的高中学校。浙江余姚中学也有着83年办学历史,曾经培育出开国将领周曼天、生理科学一代宗师陈宜张等一批栋梁。像这样的老牌学校,要打破形成已久的育人模式,重新选课走班,想必也需要经过“阵痛”吧?
“确保国家教育方针落地,确保学生的学习权利不打折扣。”原上海市市东中学校长、特级教师金辉这么说。高考新政下,学生的学习权利包括课程选择、科目的选修、高考科目的选择等。
如何确保?上海采取的是“划好红线”的办法。为防止选课的“投机主义”,明令禁止只学高考科目,要让学生在所有科目留下学习经历、学习痕迹,取得合格证书。
“阵痛”之后,如何转变?曹杨二中校长易建平说:“积极应对,回归本位。”
“回归”是浙沪两地高中校长们都会着重谈及的字眼,尽管学校各有特色,改变育人模式,回归教育本真,是他们共同的认识。
【应对之策】 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高考改革给该市基础教育带来系列变化:比如取消文理分科学生选考,如何分班、排课、开课,如何解决教师的编制,如何分层走班,如何建立客观公正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数学不分文理后教学内容如何调整,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优秀学生的培养,语文、数学学科的进度、课时安排,英语两考的组织复习,学生职业方向的引导,等等。
未雨绸缪,该市教育行政部门提前规划,超前思考:早在2015年,市教育局就发出《关于积极应对高考改革,推进普通高中转型提质工作的通知》,目标直指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该市应对新高考的基本策略是:以校长及教师素质提升为基础,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以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教育教学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凸显个性,途径之一是以质量综合评价为导向,促进普通高中转型提质,确保株洲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把握大局,赢得主动。
迎接新高考,该市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升校长教师课程能力、推进评价制度改革开始发力。与此同时,高中学校做出积极反应,市一中、市二中等学校开始试行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满足学生多样化教育需求。
与即将到来的新高考相衔接,进一步推进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10月9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株洲市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即将印发并组织实施。
【校园之变】为学生提供差别化教学
●市十三中:走班制教学
市十三中是该市首个“全国高中走班制教学智慧管理示范基地”。校长蒋凯介绍,学校以“选课走班实践探索”为切入点,开始开展“应对高考改革试点研究”,学生开启“我喜欢、我选择、我学习、我快乐”的学习局面。
记者走进高一1705班教室,这里正在进行一节书法国画课。
学生们在教室门口的电子班牌上用“一卡通”打卡后,走进教室,开始40分钟的美术走班课程学习。而坐在教室里的50名学生,是由多个行政班级的学生组成的。
原来,学生在本学期伊始,就根据自己的器乐爱好、运动基础与兴趣和美术爱好,在“音体美”分类走班课程体系中自主选择一类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程走班学习。
学校课程中心主任李爱明介绍,近三年,学校紧密联系新高考、立足学校实情,分步骤、分阶段、分目标地开展了一系列走班实践探索,包括数理化国家必修课程分层走班、语文英语必修课程分类分层走班、音体美国家必修课程分类走班、校本选修课程分类走班和精准增分课程分类走班等。
学生各具差异,学校的教学却完全没有差别,学生更多的是刷题的机器,这是原有育人模式存在的问题。要变,“选择”似乎成了前提,既要为各具差异的学生提供差别化教学,又让学生通过选择迎接新高考。
高考改革撬动高中教学改革,科目选考推动学科选择。新政之下,高中学校“选课走班”成了必由之路。“选课走班制”作为一种“新型”的组织方式,契合了“高考3+3改革”背景下高中教学组织形式未来发展的新特点。

●九方中学:开设职业规划课
而在九方中学,从去年秋季学期开始,就在高一年级开展分层分类分项走班教学的实验。
学校相关负责人李平军介绍,学校利用每周二、四的第八、九节4个课时的校本选修课时间进行选课走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与情况选择课程,共有二次选课机会,每周二、四可各选取一门作为选修课,全学期可选修四门校本课程。
学校还实施行政班与教学班并存的体育课程分项选修走班试点,“实行分项选修以后,学生对于体育课的满意率大为提高,达到97[%];同时,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积极性提高,许多学生掌握了一门以上的健身技艺,逐步养成了天天健身的习惯。”李平军说。
新高考改革下的选考科目“六选三”,意味着选学科就是选专业,选专业就是选未来。“未来,我将朝着那个方向走?”也成为必须让高中生开始关注的问题,生涯规划课程承担着指导学生选科、选专业的职责。
“我梦想的职业是当球员。”“我想当蛋糕店老板,因为我喜欢烤蛋糕。”“我长大,想做一个药剂师。” 市十三中高一223班,教师殷慧上“中学生职业规划”课,发给学生一张量表,让学生在近三百项中“喜欢的打勾”。
职业规划课程包括发现内心的渴望、认识自我、认识职业、发现身边的机会、寻找职业方向、进行职业探索、为我的未来做准备、谋定而后动、进行职业体验、管理梦想、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网络。
“不管是课程选择还是专业选择,这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高中生要具备选择能力,学生要从认识自我、发现兴趣、明确发展方向等方向,综合考虑,科学合理地进行选择。”殷慧说。

●市二中: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课程表
如何选?怎么走?市二中一直在进行新高考“3+3选课走班”实施研究。
在市二中校长曾湘漳眼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应成为选课走班的起点和归宿,真正意义上的走班制教学是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它为每个孩子提供个性化的课程表,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当为每一位潜质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内容和教学成为学校焦点时,会连带引发学校课程制度、教学制度、学生管理制度、教师管理制度乃至学科专用教室建设等一系列‘链式反应’,最后真正告别‘以教师为核心’的‘齐步走’的育人模式。”曾湘漳说。

●市一中:三大书院为架构的课程体系
而在市一中,积极应对新高考的举措之一是整体推进课程改革,构建以“建宁、徐家桥、庆云山”三大书院为架构的课程体系,每期开设校本课程80多门,其中建宁书院“国”字号课程之国术(武术)、国韵(民乐)等深受学生喜爱。

●市四中:智能信息化教学
市四中一堂数学课别开生面,老师和学生人手一部平板电脑,正在学习“正切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参评学生人数、掌握程度、答题步骤等一目了然。与以往的常规课堂不同,任课教师和在场的学生人手一部平板电脑,所有学习任务在线传输,学习问题实时诊断,学习成果及时展示并反馈。
立足于应对新高考,学校探索建立大数据分析下的“三优”教育教学管理系统,以教育信息化技术应用为手段,着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
回归教育本真,从“育分”到“育人”,迎接新高考,高中学校在行动。(通讯员 成建梅 王亚)

资源素材  第一课件站 Office+ 橡皮网 金太阳 中学学科网 中华资源库 微课中国 贝壳网 稻壳网 Bilibili 中华经典资源库
电子事务  A+云阅卷 A+教育 智学网 7天网络 睿芽 一师一优课 秀米 湖南志愿服务网 第二课堂
学习培训  爱课程网 中国大学MOOC 慕课中国 网易公开课 教育报 湖南公共教育网 湖南事业人员培训平台 教师发展网 湘培网 学习强国
科技创新  全国科技创新赛 中国发明网 中国科普网 数字科技馆 青创平台 青少年科技中心 中国科技馆 湖南科技馆 邵阳市科协
教育政务  教育部 湖南教育厅 湖南政务服务 湖南教育督导 中央电教馆 教育云 湖南智慧教育 邵阳教育局
信息管理  全国学籍 教育信息化信息系统 教师信息管理 教师资格网 义务教育监测 中国教育考试网 阳光高考 中国教育在线

学校办公室电话0739-5430767
湘教QS7_201407_002001 湘ICP备14012659号-1 公安部备案号:4305000100039
制作维护:阿美老师(Kymay Chan)
Copyright 2003-2024